水泥管預埋的時候,和鋼筋之間留多少距離合適,這事兒說大不大,但沒弄好確實容易出問題。其實這個距離沒有固定的數,得看具體情況,但有幾個基本的講究,弄明白了就不容易出錯。
首先得想想水泥管和鋼筋各自的“脾氣”。水泥管本身比較脆,怕硬碰硬,也怕受力不均;鋼筋呢,主要是用來增強周圍混凝土的強度,要是離水泥管太近,鋼筋受力的時候可能會把水泥管硌壞。所以基本的,得給水泥管留夠“活動空間”,尤其是在土壤可能沉降的地方。比如在軟土地基里,地基往下沉的時候,水泥管和鋼筋要是貼得太緊,鋼筋的拉力可能會直接傳到水泥管上,時間長了管身可能會出現小裂縫。一般來說,少也得留個10厘米以上,要是地基條件不太好,還得再放寬點,比如加到15到20厘米,這樣就算有點沉降,雙方也不會互相“打架”。
然后要看水泥管的直徑大小。細一點的水泥管,比如直徑30厘米以下的,本身比較“嬌氣”,和鋼筋離得太近容易被擠壓變形。這種情況下,距離可以適當大一些,比如15厘米左右。而直徑50厘米以上的粗管,管壁比較厚,強度也高,稍微近一點問題不大,但也不能貼太近,少也得保持10厘米。舉個例子,要是預埋的是直徑60厘米的污水管,旁邊是澆筑地基用的鋼筋網,那兩者之間留12到15厘米就挺合適,既不會浪費空間,也能保證水泥管不受鋼筋的力影響。
還有個重要的點是鋼筋的用途。如果鋼筋是用來固定地基的,比如地基里的受力鋼筋,這種鋼筋受力比較大,和水泥管的距離就得遠一點,通常建議20厘米以上。因為地基沉降時,受力鋼筋的形變可能比較明顯,離得近了容易“頂”到水泥管。但如果是一些輔助性的鋼筋,比如用來固定模板的細鋼筋,受力小,距離可以近一些,10到15厘米就夠了。
另外,還得考慮水泥管周圍的回填土情況。要是回填的是沙土之類比較松散的土,透氣性好,沉降幅度可能大一點,這時候水泥管和鋼筋的距離就得留得寬松些,防止土沉降時鋼筋跟著移動,擠壓到水泥管。要是回填的是壓實的黏土,穩定性好,距離就可以適當縮小。比如在小區里預埋水泥管,周圍回填的是壓實的黃土,那水泥管和鋼筋留15厘米左右就差不多;要是在工地臨時預埋,回填的是沒壓實的碎石土,那距離加到20厘米以上。
還有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就是水泥管的接口處。接口是水泥管薄弱的地方,尤其是承插式的接口,本身密封性靠橡膠圈維持,要是旁邊的鋼筋離得太近,可能會把接口處的橡膠圈擠變形,導致漏水。所以接口附近的鋼筋,距離比管身再遠5到10厘米。比如管身和鋼筋留15厘米,接口處就可以留20厘米,這樣能更好地保護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