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磚的材質多樣,不同材質的防滑效果各有優劣。
陶瓷透水磚是常見的一類,它以高嶺土等為原料,經高溫燒制而成。表面一般較為粗糙,有細微的凹凸紋理,這是其防滑的關鍵所在。在遇水時,這些紋理能有效破壞水膜的形成,讓鞋底與磚面保持良好接觸。像城市的公園步道,人流量大且可能有灑水清潔的情況,陶瓷透水磚就能提供穩定的防滑保障,行人行走不易滑倒。不過,陶瓷透水磚若表面磨損嚴重,防滑性能會有所下降,需要定期維護,查看表面紋理完整性,及時更換磨損過度的磚塊。
混凝土透水磚應用廣泛,成本相對較低。制作時通過添加特殊的骨料,如石英砂、金剛砂等,使表面形成堅硬且不規則的顆粒凸起。這種結構增大了與鞋底的摩擦力,在干燥和潮濕環境下都有不錯的防滑表現。在小區內部道路,車輛行駛緩慢、行人踱步休閑,混凝土透水磚既能滿足透水需求,防滑效果也足以應對日常狀況。但混凝土材質堿性較強,長期使用可能出現泛堿現象,使表面變得光滑,需要不定期清理,防止對防滑性能造成影響。
砂基透水磚別具特色,以天然砂為主要原料。它的防滑源于砂粒天然的松散堆積形態,形成了無數微小的孔隙和凸起,鞋底踩上去如同陷入“沙坑”,摩擦力極強。尤其是在雨后,水會迅速滲入砂基內部,磚面幾乎不會積水,能大程度降低滑倒風險。海邊的步行棧道,經常遭受海水侵蝕、潮濕多雨,砂基透水磚的防滑和耐候性優勢盡顯。只是砂基透水磚的整體強度相對弱些,不適用于承載重型車輛的區域,要依據實際使用場景合理鋪設。
我們不能簡單判定哪種材質防滑,而是要結合具體的使用環境、人流量、荷載情況等來綜合選擇,并且做好日常維護,才能讓透水磚持續發揮良好的防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