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的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經濟發展驅動力的改變,必然會推動生產力的新發展;生產力演化過程的躍升,必然會促進生產力形態的變化,進而形成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隨著創新動能的驅動,新的高端的技術的涌現和運用,人工智能、信息數字技術的融合與賦能新的生產力促進生產關系的變革,從而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一個新型的、以創新為驅動力的,由高端的新科技支撐和引領的,由人工智能、信息、數字化融入并附能的,以新質生產力為新的發展標志的,以內涵新穎、領域新穎、形式新穎的特征,形成新的發展格局,推動著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新格局決定了發展的定位、發展的方式、發展的內涵、發展的路徑都必須隨之改變,包括對發展的標準和考核的標尺也必須隨之改變,只有叢認識和行動都自覺地進入新格局的范疇,才能做出與時代進步相一致的舉措。否則,不管主觀愿望如何都是與時代新發展的規律不對稱的?,F在有些同志總覺得在新的形勢面前畏難情緒比較多,發展找不到路,跟新的要求踏不上步,處于手足無措,覺得不知道該做什么,其根本的原因是思想和思維尚未進入新時代的發展新格局的規律之中。
新格局是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生產方式改變之后,在發展的理念、發展的動力、發展的形態、發展領域和路徑經諸方面顯示為經濟社會進步發展新型的發展形態。其出現與形成,歸根結底是生產力釋放與進步,促使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的改變,是改革創新的成果。由此,離開了思想和思維方式的創新與改革,離開了科技的創新與改革,離開了體制與機制的改革和創新,是不能進入新格局和構建新格局的。
面前最現實的是在思想認識上必須破一個“守”字,往往把過去曾經慣用的,并且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起過積極作用的發展方式抱住不放,守著它等待外部環境朝著自身需要的傳統的發展方式轉變而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在發展方式上必須破一個“舊”字,破除以投資能源、資源、勞動力的消耗為代價獲取經濟效益的舊模式,把駐足點和發展的重點轉到靠創新開辟高科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軌道;在發展動能的確立和資源配置方式上必須樹立一個“新”字,即一切動能在新,創新出智慧,創新出高科技,創新生產方式,創新方式提高效能、效率,把新的發展主要支撐靠新獲得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由此,實踐告訴我們,新格局是改革創新的成果,是從思想到認識到實際過程的改革創新的結果,是生產力自身不斷發展、不斷革命、生產關系不斷創新的發展結果。只有堅持改革創新,只有樹立自我革命的意識,必須在進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礎上認識發展新格局,破舊立新,構建新格局,才能跟上時代發展進步的步伐,進而改變盲目手足無措的被動局面。